心肌梗塞•猝死原因

心肌梗塞的成因

當冠狀動脈發生硬化、變狹窄或堵塞,心肌就會逐漸壞死,影響心臟功能,造成心肌梗塞。

心肌梗塞的成因
  

心肌梗塞:血液無法疏通心臟逐漸開始壞死。

心肌梗塞血液無法疏通心臟逐漸開始壞死。

一. 心肌梗塞病因?

    1.原因

  • 血管發生堵塞,血液無法被送至心肌,而導致心肌缺氧受損。
  • 2.症狀

  • • 心絞痛(重物壓迫感)
  • • 頭暈、頭重腳輕
  • • 呼吸困難、急促
  • • 咳嗽、出現喘鳴聲
  • • 噁心、嘔吐、腹痛
  • • 出汗、冒冷汗
  • • 疲累、異常焦慮
  • • 心絞痛(重物壓迫感)
  • 3.發生時間

  • 心肌梗塞事前有徵兆。例如1~2 週前就開始反覆出現胸痛、胸口壓迫感等,急性發作前也會有明顯不適症狀。
  • 4.危險因子

  • • 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、高三酸甘油脂
  • • 肥胖
  • • 家族病史
  • • 自體免疫疾病
  • • 子癲前症(Preeclampsia)
  • • 男性超過 45 歲、女性超過 55 歲
  • • 濫用藥物
  • • 抽菸
  • • 壓力
  • • 缺乏運動

二. 主動脈剝離原因

    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?

    1.原因:

  • 血液衝破血管內膜,流竄到血管外層與內膜中間,造成全身血液供應出問題,導致器官缺氧壞死。

    2.症狀:

  •   • 劇烈胸痛
  •   • 暈眩
  •   • 呼吸困難
  •   • 心跳異常
  •   • 頸部、下背痛

    3.發生時間:

  •   • 主動脈剝離一旦急性發作往往急促兇猛。
  •   • 急性致死。

    4.危險因子:

  •   • 高血壓
  •   • 動脈粥狀硬化
  •   • 主動脈瓣膜缺陷
  •   • 馬凡氏症候群
  •   • 先天性主動脈窄縮
  •   • 遺傳性疾病
  •   • 抽菸、酗酒
  •   • 胸部外傷
  •   • 懷孕
  •   • 毒品
  •   • 高強度重量訓練

     主動脈剝離

心臟位置-主動脈剝離

▲心臟位置-主動脈剝離

主動脈剝離原因:血液衝破血管內膜,流竄到血管外層與內膜中間。

▲主動脈剝離原因:血液衝破血管內膜,流竄到血管外層與內膜中間。

三. 猝死原因及分類

    (一)猝死發生原因

  • 猝死(sudden death),1979 年國際心臟病學會及美國心臟學會的定義為「不論原因,在症狀發生後24 小時內死亡稱之為猝死。」世界衛生組織(WHO) 的定義為發病後6 小時內死亡都統稱為猝死。猝死分成心因與非心因性,「心因性」猝死(sudden cardiac death, SCD) 則是指症狀發作後1 小時內,因心臟原因及心血管疾病突然發生無預期的死亡,佔猝死案例5 到8 成。

    1. 心因性猝死:

  • 心血管疾病如心臟冠狀動脈狹窄、急速阻塞,還有致死性心率不整都會造成心因性猝死。當心臟出現心律不整( 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) 時,心臟跳動不規律,無法輸出血液保持循環,緊接著是大腦缺氧昏迷,心臟最後也失去跳動能力,如果無法及時搶救,短短幾分鐘內就會死亡。心因性猝死中,因為「冠心病」( 冠狀動脈心臟病)致死的比例佔9 成。
  • 2.血管是怎麼塞住的呢?

  • • 正常血管。
  • • 逐漸堆積。
  • • 血管已經開始逐漸狹窄。
  • • 血流繼續減少時,就可能會出現心絞痛等症狀。

     

    ▼冠狀動脈心臟病!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,讓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,即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,簡稱冠心病。( 如下圖)

   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!

    (二)心因性猝死的 4 種危險因子

    1.曾經心臟病發作:

  • 心因性猝死的患者當中,高達75% 曾發生過心臟病(心肌梗塞)經驗,尤其是心臟病發後的6 個月內是心因性猝死的高危險期。
  • 2.冠狀動脈心臟病

  • 冠心病也包含心肌梗塞,不僅是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,也提高了心因性猝死的發生機率。抽菸、家族遺傳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膽固醇,都是可能造成冠狀動脈疾病的原因。
  • 3.心臟肥大Cardiomegaly

  • 心臟肥大可能會導致心跳速度異常,心肌也比較容易受損。
  • 4.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

  • 對於年紀未達35 歲,卻發生心因性猝死的年輕族群來說,先天性心臟病是主要原因,因心臟有天生的缺陷導致罹病率高。

(三)猝死發生前的 10 個前兆

1. 出現反覆腹瀉等胃腸道症狀

2. 易疲倦

3. 近期突然頻繁出現胸悶

4. 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

5. 頻繁心悸

7. 盜汗

8. 易頭暈、昏厥

9. 嘴唇發紫

10. 失眠、易醒

 

心因性猝死的 4 種危險因子

(四)心因性猝死盛行率

       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供的相關數據指出,全球35 歲以上成年人,心因性猝死盛行率大約是0.1%-0.2%,換算人口全台每年大約奪走約2 萬3000 人以上,50 歲過後若合併有心臟疾患,機率高至每年10%-25%,這個數字十分嚇人。

醫學臨床上,心因性猝死如果無法及時處置,出院的存活率只有5-10%。導致非心因性猝死與心臟失能較無關聯性,主要是由呼吸道系統或腦血管方面問題導致,例如: 氣喘發作、急性呼吸道阻塞、慢性肺病等呼吸性原因,造成呼吸困難致使血氧濃度不足而引發的猝死。另外,氣溫驟降造成腦神經休克、熱衰竭( 體溫調節功能失調)、飲酒過度或毒品等,情況嚴重者都可能導致猝死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