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骨骼痠痛原因

一. 肩頸痛病因?

肩頸痛成因

現代人常見的肩頸痛,很多都是姿勢不良造成。你習慣窩在沙發看手機、躺在床上滑平板電腦,屈著身體側躺看電視嗎?一開始只是肩頸卡卡、落枕,到後來是手麻、頭痛睡不著。小心!

這些不良姿勢都可能一點一滴侵蝕你的健康。以頸部來說,姿勢不正確會造成肌肉緊繃,影響到局部血液循環,造成肌肉與軟組織的脆弱,容易拉傷。當然也可能是頸椎退化,這時候趕快來看看,哪裡出問題了!

現代人常見的肩頸痛,很多都是姿勢不良造成。

肩頸痛:現代人常見的肩頸痛,很多都是姿勢不良造成。

    1.頭頸正確姿勢的重要性

  • 從圖上可以看到,正常狀況下頭頸應該保持在左圖狀態,從耳際到肩,雙手放直平貼大腿兩側應該是一直線。而右圖完全不在直線上,就像是「天鵝頸」一般。想想看,您脖子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重量呀!偏偏這個細細的通道又布滿著神經、肌肉、動靜脈血管、食道和氣管,它就像一座橋梁銜接全身各部位。
  • 別小看手機不離身帶來的健康風險,捷運上、辦公室裡、餐桌上,甚至是蹲馬桶的時候,現代人離不開手機的結果,可能是年紀輕經就承受頸椎疼痛之苦,人到中年就頸椎退化。人體脊椎骨有24 塊,其中有7 塊是頸椎,由圓盤狀的椎間軟骨連結稱之為椎間盤,它就像彈簧一樣緩衝外部壓力,試想如果彈簧一直維持同一個狀態或無法釋放壓力,是不是會因為彈性疲乏而變形呢?
  • 心肌梗塞血液無法疏通心臟逐漸開始壞死。

    2.低頭姿勢對脖子的負擔

  •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,人頭部的重量大概是人體1/10,一個體重60 公斤的人低頭60 度時,脖子承受的重量是27 公斤。想想看,脖子本身要承受頭部的重量再加上失衡的姿勢,如果沒有好好照護,它怎麼能不出現毛病呢?
  • 桃園長庚醫院名譽院長暨台塑生醫i 醫健康診所黃美涓院長指出,上班族、3C 中重度使用者最容易出現頸部疼痛的問題,不同的疼痛往往代表不同的原因,最初常見的是脖子卡卡,這時候可能只是單純的姿勢不良,但如果出現頸部銜接頭部位置的疼痛就可能要特別注意了。上後頸痛一般都會伴隨著後腦勺也就是後枕部疼痛,下後頸部疼痛則可能伴隨單側或兩側的肩痛或麻,甚至是上肢無力感。

二. 肩頸痛分六大類

    ( 一) 頸部疼痛

    1.急性頸部僵直性疼痛 ( 落枕 ):

  • 典型「落枕」疼痛感發生在一早醒來頸部僵硬疼痛、無法轉動脖子。過度疲勞、長期姿勢不良、枕頭不合、睡姿不良或感冒等,就容易發生落枕,這種情形特別容易好發在冬季。黃美涓院長分享個案中,曾經有小學生被媽媽緊急帶來門診,原因是一大早睡醒頸痛,頭就動不了,但孩子當天要月考,急得哭不停,經過診療是落枕後即予以治療才恢復。她指出天氣冷、疲倦、壓力大及姿勢不良都容易導致肌肉緊繃而發生落枕,常見的是頸部痠痛和肌肉僵硬緊繃及頸部活動受限,解決方法以西醫治療而言,就是提供肌肉放鬆的藥物及物理治療( 如冰敷、熱敷、牽引) 等。針灸也是急性緩解症狀的有效治療。否則久而不癒,就變慢性疼痛,影響頸部動作。

    2.神經根型頸椎病痛:

  • 原因大致可分為椎間盤突出及退化性骨刺增生,造成頸部神經壓迫或刺激引起的疼痛。這類引發的頸痛有時會延伸到肩與上臂。好發疼痛的時間是夜間睡眠或早上起床時,而且經常反覆發生,常見的是上肢痠麻痛,有時合併感覺麻木與肌肉無力,甚至肌肉萎縮,要及早正確診斷與治療,不能不當一回事。

    3.頸椎椎管狹窄病痛:

  • 頸椎椎管狹窄常是頸椎老化退化、椎間盤硬化、韌帶肥厚鈣化、神經孔變狹窄所造成的脊髓損害。它的症狀包括頸痛、或是手臂出現麻木、刺痛,由於病程緩慢,一旦發作時往往已經十分嚴重,可能是肌力下降、肌張力增加、跛行甚至是肌肉萎縮,必須及早診治。

▼怎麼從頸痛檢視身體狀況呢?

怎麼從頸痛檢視身體狀況呢?

    4.頸椎動脈型頸椎病痛:

  • 因為頸椎的各種問題造成的頸椎動脈血流障礙供血不足,出現眩暈、黑矇、頭痛,複視,甚至是忽然一陣頭暈、腿軟、跌倒,還合併耳鳴、噁心想吐。這類型的頸痛往往是警訊,告訴我們身體可能出狀況,這時候要進行身體檢查,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,及早治療,否則等到引發3D、4D 或5D 症狀( Drop attack失張力性倒下、Dizziness 眩暈、Diplopia 複視、Dysarthria 構音障礙、Dysphagia 吞嚥困難) ,甚至缺血性後腦中風,就麻煩大了。

    5.交感型頸椎病痛:

  • 通常這類頸痛在影像醫學出現頸椎節段性不穩定,直接刺激或壓迫到交感神經,伴隨各種不同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症狀。經常合併肩痛、手臂麻、頭痛、頭暈、視力模糊、畏光、鼻塞、耳鳴、心悸、胸悶、噁心、腹脹、腹瀉、咽喉異物感,及血壓不穩等等的症狀。如果忽視或無法對症下藥,患者很容易因為長期失眠又引發身體其它器官毛病,因此建議及早就醫。

    6.肌筋膜疼痛症候群:

  • 它是一種肌肉緊繃的疼痛,最常見於肩頸部位。患者在某一特定肌肉出現緊繃帶,有激痛點時,常會在特定的區域產生轉位痛;使用針刺或快速按捏肌肉的緊繃帶時,常出現肌肉內局部抽搐反應。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(myofascial pain syndrome)的形成常常是因為長期的姿勢不良、肌肉緊繃、不斷在肌梭附近的小拉傷累積而成。往往反覆發作,並常合併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,如失眠、疲倦、焦慮、頭疼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長期下來,甚至會導致身體多處疼痛閾值的嚴重降低,演變成多處疼痛的纖維性肌痛(fibromyalgia),使人身心煎熬。處理的方式可用藥物、局部針刺、注射、物理治療、拉筋外,用熱水淋浴伸張的肌肉,效果更好。學會維持正確的姿勢降低肌肉的緊張程度,較不易因疲勞而受傷。

▼從這些症狀再去檢視是否是以下情形:

從這些症狀再去檢視是否是以下情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