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智症 症狀

    什麼是失智症!

    1.失智症的定義

  • 它是一個症候群,並非單一疾病。一般人對它的認識是認知功能退步、精神症狀,以致於無法獨立生活。
  • 初期症狀易忽略:

  • 好發於65 歲以上老年人,它的外顯症狀一開始不明顯,常被誤會是個性轉變、老化所致,但老化與失智是有差異。( 如左表-圖1)
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比較-1(圖1)
  • 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比較-1 (圖1)

      

    2.失智症常見症狀

  • 從上表可以發現,失智者會有明顯的執行能力、記憶力、語言、空間感或注意力退化的情形。
  • 分類與複合病因:

  • 失智症大致分為退化性、血管性兩類,有時他們身上會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,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病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。( 如右表-圖2)
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比較!(圖2)
  • 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比較-2 (圖2)

失智症分哪幾種?

退化性失智症!無法治癒

阿茲海默病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,腦部神經細胞受損。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,對時間、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,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,常見類型如下:

失智症分哪幾種?
  • (1) 阿茲海默病 / 50~75%

    最常見的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,腦部神經細胞受損,主要從海馬迴開始,出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。
    症狀:記憶力衰退,時間、地點和人物辨識能力下降,屬不可逆性進行性退化。

  • (2) 血管性失智症 / 20~30%

    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,腦部缺氧導致腦細胞死亡。分為中風後和小血管性失智症,5年內失智機率約為25%。
    症狀:認知功能突然惡化,早期常有動作緩慢、步態不穩、憂鬱症傾向等症狀。

  • (3) 路易體失智症 / 10~25%

    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,好發於50歲後。由突觸核蛋白病變引起,與遺傳和環境有關。
    症狀:注意力和警覺能力波動,早期伴隨身體僵硬、手抖、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等。80%患者會有視幻覺或聽幻覺,對抗精神藥物反應過強,誤用藥物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。

(4) 額顳型失智症 / 10~15%

額顳型失智症 (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) 以額葉及顳葉為主,平均好發年齡50歲以後,多數在65歲以前發病。
症狀:早期表現為人格變化、行為控制能力下降、不合常理的舉止與語言表達障礙,並伴隨漸進性退化。

阿茲海默病的現況介紹

阿茲海默病佔失智症總數的50~70%。以下針對其病程、不可逆性與預防策略進行介紹:

1. 阿茲海默病的病程與不可逆性

不可逆性:阿茲海默病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與精神症狀,診斷困難。雖然近年有新藥能延緩病情惡化,但仍無法根治,病程不可逆。
病程:該疾病導致大腦漸進性退化,最終失能並走向死亡。從診斷到死亡約需8~10年,但腦部病理變化可能早於症狀出現25年。

2. 預防與早期介入的重要策略

全球醫學界致力於失智症的預防及早期介入,以減少發病率。
重要策略 - 輕度認知障礙: 1990年代,彼得森(R. Petersen)提出輕度認知障礙(MCI)概念,證明失憶型MCI是早期阿茲海默病的重要指標。
現況與進展: MCI 被用於篩選高風險群,每年約12~15%的失憶型MCI患者演變為失智症;追蹤6年後,80%成為阿茲海默病患者,20%仍停留在MCI階段,甚至部分回到正常。

3. 阿茲海默病的危險因子
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、肥胖、吸菸、不運動與憂鬱症是阿茲海默病的主要危險因子。

血管性失智症與高血壓?

死亡率最高 血管性失智症

血管性失智症盛行率排名第二,但死亡率最高。高血壓不僅影響心血管系統,還與失智症有密切關聯。

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大腦血管性失智症的原因之一。

血管性失智症:比較健康血管與受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影響的血管,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血管性失智症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1. 高血壓與血管性失智症的關聯

高血壓引起血管硬化和腦部組織缺氧,導致生理與認知功能損害,進而引發血管性失智症。

2. 阿茲海默病與高血壓的關聯

統計數據顯示,高血壓與類澱粉蛋白沉積有關,可能增加阿茲海默病風險。推測機制包括高血壓引發腦部神經發炎、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及局部組織缺氧。許多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從中年開始出現問題,預防三高的同時也能降低失智風險。

3. 預防失智的健康生活方式

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運動、護腦護心的得舒 (DASH) 飲食,以及適時放鬆。每天利用 5 分鐘進行腹式呼吸(鼻子吸氣讓腹部膨脹,吐氣時腹部凹陷,速度慢於吸氣)有助於改善壓力。

健康均衡的 DASH 飲食:彈性素食地中海飲食有助於控制高血壓和低血壓。

健康均衡的 DASH 飲食:彈性素食地中海飲食不僅有助於控制高血壓和低血壓,也能促進整體健康。

4. 減壓與健康管理的重要

睡前進行減壓活動有助於促進副交感神經作用,減輕壓力並預防高血壓。雖然壓力難以避免,但從健康管理出發,可有效減低壓力的負面影響。

5. 從年輕開始預防失智症

預防失智應從年輕時著手,避免不健康飲食、減少汙染源曝露及壓力源。有效的調適與改善習慣,能避免早期失智或老年失智的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