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型失智症?
1. 早期介入對高危險群的重要性
失智症好發於65 歲的長輩,隨著每5 歲的年齡增加,罹患風險與人口比例呈線性增長。預防勝於治療,早期介入對失智症高危險群的長輩更是重要。
失智症好發於65 歲的長輩,隨著每5 歲的年齡增加,罹患風險與人口比例呈線性增長。預防勝於治療,早期介入對失智症高危險群的長輩更是重要。
在芬蘭的社區,高危險群的長輩接受飲食指導、運動處方、認知訓練與醫療諮詢,已證實能夠有效降低失智症與認知退化。
失智症是全球走向高齡化社會必需面對的問題,北歐國家已透過社區,發展出一套「優雅老化」並減少失智風險的模式。只有正視失智時鐘正在加速,列為重要公衛政策之一,才能讓高齡化的台灣社會,不被逐年增加的失智症人口拖垮國家的未來競爭力。
失智症在65 歲以下發病者被歸類於年輕型失智症,按照推估,在台灣大約有1.2 萬人。雖然每個人退步速率不一,但是與老年型失智者相較,這些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急速下降,情緒也出現障礙。